
黑龙江中医药大学
学校介绍:
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,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,也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。学校于2004年获得全国首批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结论,2007年全国首家通过教育部本科中医学专业认证单位,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,2009年晋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。
学校有哈尔滨和佳木斯两个校区。下设12个学院、9个附属医院(7个非直属)、1个研究院、26个教学医院和85个实习基地;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4个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、省级重点学科22个;学校有四个国家第一、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、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、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、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、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;“十五”以来,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5项。
学校科研实力雄厚,现有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3个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0个,省重点实验室3个,科技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。“十一五”以来,共获得科研项目1087项,其中国家级项目73项,省部级292项. 获得各级各类奖励396项,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(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),省部级奖励11项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自然科学类)一等奖1项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科技进步类)一等奖1项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、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、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〕,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。
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,1995年开始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,现已同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所医学院校或研究机构开展了教育、医疗、科技合作与交流,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5000余人。学校与英国伦敦南岸大学、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创办的世界首家中医孔子学院连续3年被教育部评为“优秀孔子学院”。
我校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,开始于1979年,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,1987年开展培养医学博士(临床医学)研究生试点工作;1996年设立了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,招收了全国第一位中医学博士后;现设有中医学、中药学、中西医结合三个博士后流动站,今年又申报药学博士后流动站,有望获得通过;1998年被确定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,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和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;2000年学校又开办了本硕连读七年制中医学专业,进而形成了博士、硕士、本硕连读、在职申请学位以及博士后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。目前我校中医学、中药学、中西医结合和药学4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,居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,这4个学科覆盖的22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;28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。
学校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114人,硕士生指导教师375人。迄今为止,已累计招收研究生6010人,现在校博士和硕士统招研究生为1742人,其中博士生244人,另有留学及港澳台研究生107人,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277人;在校各类研究生总规模已达2126人;有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03人。现已毕业并获得学位的研究生有5225人,其中博士学位793人,授予同等学力在职人员硕士学位949人,出站博士后83人。毕业研究生遍布全国各地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,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,同样为各位同学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与成才的典范。
近年来,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不断加强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,在学科建设、导师队伍建设、条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。中药化学教学团队和方剂学教学团队被确定为“国家级教学团队”;2008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、中药学学科评议组组织的博士培养质量调研评估中,我校博士培养质量获得高度评价。2008、2009年度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,分别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提名论文,今年我校又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选为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。
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,继续解放思想,深化改革,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、率先发展,为建设国内一流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!
学校地址:
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