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外国语大学

北京外国语大学

文学 法学
学校简介:

  北京外国语大学(简称北外)是首批进入国家"211工程"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之一。其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抗大三分校,距今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,是我国办学历史最悠久、规模最大、开设语种最多的外国语大学。经过几十年的创业与奋斗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,北外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多语种、多学科、多层次、以培养复合型、复语型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为目标的国际知名外国语大学。

    北外在认真办好本科教育的同时,历来重观研究生教育。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北外就开始招收研究生,至1965年共招收培养研究生65名。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2007年6月,北外已授予博士学位192人,硕士学位2602人。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1250人(其中博士研究生196人,硕士研究生1054人,)。在北外培养出的博士、硕士研究生中,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拔尖人才,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国家科研机构、高等学校的科研、教学骨干,有的还担任了部级领导职务(如外交部长李肇星、原财政部副部长,现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金立群等),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
    北外目前共教授33种外国语语言,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涵盖了世界上所有主要语种群的文学、语言和文化,研究领域极为宽广。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,学校现已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(涵盖34种外国语言),有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,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(涵盖34种外国语和中文、外交学、法学),6个专业(英、俄、法、德、日、阿拉伯语)有权接收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,1个博士后流动站,3个国家重点学科点(英语语言文学、德语语言文学、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),2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(俄语语言文学、阿拉伯语语言文学),1个全国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"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"。

     北外一贯坚持"以一流的师资,办一流的大学"的办学理念,汇集了一大批学贯中西、蜚声海内外的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。已故的王佐良、许国璋、周珏良等教授作为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界的泰斗而成为北外的骄傲。梅仁毅、胡文仲、钱青、吴冰、张中载、何其莘、刘润清、陈国华、王克非(英语);王福祥、白春仁、张建华(俄语);纳忠、余章荣、周烈(阿拉伯语);祝彦、谢莹莹、殷桐生、韩瑞祥(德语);严安生、徐一平(日语);董燕生(西班牙语);冯志臣(罗马尼亚语);易丽君(波兰语)等数十位专家是国内外语界享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学科带头人。更为可喜的是,北外已涌现出一批学有所长、年富力强、教学经验丰富的中青年学术骨干。学校现有专任教师五百余人,其中教授112人(博士生导师45人)、副教授173人、讲师198人,还聘请外国籍专家和教师70余位。北外现设法语系、德语系、日语系、西葡语系、阿拉伯语系、欧语系以及社科部等7个系部;英语学院、俄语学院、高级翻译学院、亚非学院、中国语言文学学院、国际商学院、国际关系学院、法学院、成人教育学院、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、网络学院、日本学研究中心、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等13个学院、中心。另有教育技术中心、图书馆等教辅单位。教育技术中心有50多个语言实验室和视听教室,配备各种录像、摄像、演播、卫星接收等现代化电教设备。我校图书馆藏书70余万册,外文报刊400多种,中文报刊800多种,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、科研条件。

    北外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,到目前为止,已和46个国家和地区的166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,每年都选派教师和学生出国进修、学习,并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。

立即咨询